1933法国8.1分剧情喜剧《操行零分》BD1080p.中英双字


操行零分海报

名称:操行零分

别名:Zero de Conduite / Zéro de conduite: Jeunes diables au collège

主演:让·达斯特 / Robert·le·Flon / Du·Verron

导演:让·维戈

地区:法国

年份:1933

语言:法语

时长:44分钟

操行零分剧情介绍

法国的一座寄宿学校的学生们在假期之后陆续返回校园。然而,他们所面对的学校却如同监狱一般欢迎他们。这里的生活单调重复,学生们经常遭到老师的斥责和体罚,稍有反抗就会受到操行零分的严厉处分。教师们如同冷血动物一般,让学生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和学习。这种压抑的气氛让活泼好动、想法多多的孩子们终于无法再忍受。他们开始蓄谋一场重大的事件。学校迎来了校庆之日,各种重要领导受邀赶来参观井井有条的教育成果。正在重要嘉宾齐聚操场时,愤怒的学生们将书本、鞋子、罐头等杂物从屋顶抛下,在教学楼顶楼上挂起一面绘有骷髅的旗。他们释放着自己的激情、肆无忌惮地在学校各个场所造反狂欢,让那些重要人物大跌眼镜,虽然惊诧气愤,却又无计可施。愤怒的学生们最终占领了这所严酷的寄宿学校。

操行零分下载地址一

最新资源已封禁吸血客户端,迅雷用户请更新到最新版,推荐使用qbittorrent、utorrent、BitComet等bt客户端下载!

操行零分下载帮助

  • 0.推荐使用bt软件下载新资源磁力链。不保证电驴地址可正常下载。
  • 1.如使用迅雷下载提示‘任务错误,未知错误,敏感资源,违规内容,版权‘等等,可留言报错
  • 2.出现以上情况与本站无关,因迅雷官方响应政策屏蔽资源导致。
  • 4.如遇到老片迅雷下载速度过慢,可试着复制ed2k电驴地址或磁力链到迅雷网盘或百度网盘离线中下载,也可以试试迅雷会员速度加成。
  • 5.如某片全部地址都无法下载,建议您到留言中心告知。

操行零分豆瓣热评

  • godannar2010-10-30 02:48:51

    电影本身粗糙的地方太多,音画结合尤其糟糕。不知是Jean Vigo有意还是无意,电影里小孩子的表演总带有强烈的成人色彩,缺少他们那个年纪应有的灵气。用成人的方式反抗教育制度难道不正是对教育对普遍价值观的投降吗?另外漫天飞絮中向前行进的孩童总让我觉得导演有某种意识形态上的偏执。

  • 冰红深蓝2016-02-26 19:16:56

    让·维果首部剧情短片,叛逆青春片鼻祖。1.矛头直指压迫性的学校制度,直接影响了特吕弗[四百击](街头跑操是致敬场景之一)和林赛安德森[如果]。2.默片风格表演,画纸上的动画,升格镜头。3.扯棉絮场景被无数后人模仿。4.侏儒校长、搜查课桌偷糖吃的教导主任与为学生放风耍倒立的老师,反讽。(8.5/10)

  • 柯里昂妮2019-09-14 17:18:13

    “零分操行”和“四百击”都是法国对顽劣孩童的俗语表达,让·维果的反叛情绪也延续到了特吕弗的《四百击》,前者是集体主义的一种无政府倾向,而后者则是个人存在主义的孤独和迷茫。维果将浪漫诗意和现实主义用镜头作用在学校这一“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重要一环”之上(阿尔都塞语),孩子们的行为(破坏教室、戏弄老师、说脏话等)都是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极大嘲弄。他们爬上房顶,践踏上层建筑,丢弃意识瓦块;挥手,是向整个世界的宣战。

  • 欢乐分裂2015-01-23 23:55:04

    重看@中华艺术宫;是20世纪60年代轰轰烈烈社会运动的先声,是启发无数四百击们的先驱;当孩子们爬上屋顶举起大旗,向制度和权威发起挑战,已然不是隐喻,而是吹响革命的号角;开头音效接近默片感觉;教师形象奔溃千里,讽刺十足;枕头大战酣畅淋漓,影史经典场景之一。

  • btr2015-01-23 23:09:00

    #亨利•朗格鲁瓦上海回顾展# 关于大人之恶(及其反讽)与孩子的反叛。校长的声音效果,仿卓别林的青年舍监及几段音乐皆是妙笔。枕头羽毛戏太精彩。DCP效果大赞!1.37:1的画幅构图超美(如今也只有Xavier Dolan能熟练用近乎1:1的构图了吧)。(来回艺术宫近1小时,看41分钟电影也值了)

  • ζωήιδ2012-09-09 13:29:10

    猥亵儿童的老师要求被害学生当众道歉,孩子王新老师倒立、学卓别林走路逗乐,对上谄笑对下严厉、道貌岸然又偷吃学生零食的教导主任真是绝了!

  • 琧婯2010-12-13 23:01:25

    好似超现实主义的现实主义的又好似现实主义的超现实主义黑色儿童幽默 羽绒飞舞那段经典 40分钟的片长正好 十大法语佳片

  • 不朽浩克2021-03-09 01:32:04

    维果大师的作品总是能让我感慨万千,原因就在于诗意写实主义的悲凉,伤感。封闭空间内的俯拍镜头营造出一种压抑,虚无的氛围,昏暗的的侧面打光和绝望,泯灭人性的情节也在继续渲染着这种氛围,而诗意写实主义的精髓就在于氛围而不是叙事,在于呈现而不是说教,在于共情而不是煽情。在压抑的环境中却上演着温情可爱的市井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压迫力下却透着一种诗意的抒情,在黑暗的社会中却散发出人性光辉的美感,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人文主义关怀。 本片对后世影响太大就不多说了,特吕弗的《四百击》根源于此,本片是社会群体的意识形态束缚之争,具有普世意义,而《四百击》聚焦群体中个人的边缘化,具有现实意义。

  • 世界的焚像.2020-05-09 22:59:55

    让·维果是法国先锋电影与诗意现实主义过渡的重要人物。在《操行零分》中他既承袭了超现实主义的基本基调(内心活动“物化”而出的奇异幻想),又将其颇为流畅柔和地嵌入到现实主义叙事中,而使得超现实主义原本应塑造出的混乱疯狂的原始欲望与人物精神领域深层次探索在这里全部变为一种盎然诗意与幽默点缀,这种化用为己有的技术也足以看出让·维果天赋所在。

  • 高詩遠2023-02-24 12:14:30

    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开头在火车上孩子们所吐的烟云就已经和窗外的雾气形成完美对照,说明反体制的孩子下了火车之后,等待着他们的是来自寄宿学校的朦胧的未来。小校长进办公室放帽子时,头上的镜子投射到站在门口的学监身上,两人用不同的方式出现在同一画框,非常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很多地方都可以发现这部片子直接影响到后来的《四百击》,尤其是学监带孩子到大街上那段,《四百击》进行了非常明显的继承。校长让小孩子戴胡子扮演,宾客拿假人来凑,不知是否是为了迎合孩子看待世界的目光。结局通过升格镜头,如大雪纷飞般的绒毛衬托着孩子们的脸庞,很好地体现了诗意现实主义的主旨。尽管生活有多么不堪,还是得用艺术的目光营造诗意,安慰受伤疲惫的心灵。

  • 平平无奇奇怪怪2008-12-01 15:26:37

    40多分钟的短片,许多经典都从中取材,比如四百下,比如死亡诗社,如老师带着学生在街上走的场景,我自己看出来一个,不知道是罗琳的参考还是导演的意图,哈利波特里狼人老师的出场和操行零分里新来的老师的出场一样,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里面的校长很有喜感。

  • 持人的摄影机2021-07-31 12:27:49

    9.5/10。①短片。一群学生孩子的学校生活以及他们的反叛。②通过随意轻快的运镜(不仅指运镜本身【如校长要那个长发男孩子道歉那段】,也指固定与运动镜头的肆意且充满韵律地混合使用【如跑操那段】)和剪辑节奏(时快时慢,但都较快)+明快的配乐+小孩们的活泼表演+各种轻笑点+各种微妙的超现实幽默(如无声动画、灵异镜像、会动的骨骼标本、木偶假领导)+大量俯视角镜头渲染了一种充满「权威压抑下活泼欢快的反叛」的诗意。这种诗意在结尾枕头大战的慢镜头(羽毛飘飞极其浪漫自由)和上房揭瓦破坏学校典礼(以及最后小孩们走到房顶的仰视角)两段褪去权威的压抑变成了彻底的反叛浪漫。③几段学生大闹(如枕头大战、餐厅起义)尽管剪辑节奏较快,但运镜上固定或缓慢,这种克制让场面欢快而不喧闹。

  • 严箫玉2016-11-16 18:23:17

    在里面看到了《四百击》《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可以说是“元”电影级别的片子了。ps四人帮里的女主扛旗的样子好像《自由引导人民》。

  • Panda的影音2023-07-15 23:42:32

    【剧情】操行零分(1933)【让·维果/法国诗意现实主义代表作】: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5379165/ —— 37:16 删减了约13秒的内容(男孩翻跟斗跳坐到椅子上时露了下体)。

  • 小艺Evelyn2012-09-23 23:40:53

    有很多段落都能在之后的影片里找到对应。最逗的校长跟小姑娘说“你再跟XX保持这样为妙的关系,你就会……”+咆哮状“变成精神病”,实在是忍不住笑出来,太可爱了。后来庆典的“领导群演”都是做的纸人么?堪比领导漂浮工作照啊。

  • qw0aszx2018-06-16 15:02:01

    漫天羽毛拍的太厉害了 8.0分★★★★

  • Basatio2012-10-14 22:43:20

    摄影机的运动已娴熟无碍,开头场景的表演带有默片痕迹,非常值得赞许。用光到位,表演佳。羽毛如雨般纷纷飞下的场景使用了升格,如梦似幻,给出了态度。对不合理秩序的反抗。学生在街上巡游的场景重现于四百击中。夸饰的校长具反讽意味。主任进入宿舍时学生纷纷起立衬托了恐惧和压迫。

  • Mr. Infamous2024-02-21 16:53:38

    英年早逝的让·维果太先驱了,在反叛这条路上,在把电影融合、过渡和进化的过程中(杂耍、魔术、蒙太奇),都是可以加分的意义,或者说理应加分的前提。虽然比想象中差些,许是熊孩子太熊,聒噪,但好在背景是那禁锢的病态环境,当下难以容忍的环境里,就是魔法打败魔法,是解气的,是一往无前的,是我们日后想要拾获勇气和力量的一个源泉。另,里头的露鸟场景,大概是我见过的年代最早的。三星半。

  • 胤祥2010-12-05 05:52:59

    没有褪尽默片的形式(尤其开头六分钟),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剧作。从视听上说,让维果基本只用俯仰两种机位,俯拍更多。升格镜头很有形式美感。还有小津式的跳轴。本片尽一切法国寄宿学校。本片的一度被禁和让维果的早逝使得本片成为一代“反抗体制”的经典。

  • Z2013-03-08 00:07:07

    可爱的孩子们。《if》的亲爹。《if》的少年版。天啊,让·维果只活了29岁。天才啊。

  • 阿飞2021-04-18 23:36:16

    重新补看新浪潮之前的作品,雷诺阿的地位也许不会被动摇,但维果一定是需要被重新审视其地位的导演。如果说新浪潮小将们从前者中继承了现实主义的拍摄手法,那么其核心内核应该受益于后者,电影中的反叛精神以及左翼立场毫无疑问在新浪潮小将们的处女作及68年的政治风波期间产生的一批影片中显露无疑。但是细究文本,对以学校为代表的威权呈现似乎只停留在脸谱化的呈现上,而着重呈现这些「系统破坏者」的颠覆行为。结尾他们步步高攀并戛然而止,悬置了「革命」之后的需要面对的严酷现实。理想化的浪漫主义赞歌。

  • 独行侠杀手阿何2017-10-31 23:57:06

    反抗严苛校园制度的孩子们,叛逆校园少年电影的鼻祖,影响了法国新浪潮运动及其开山之作《四百击》,感觉《放牛班的春天》与之相似?棉絮纷飞的枕头大战里,孩子们举着纸灯笼缓缓走过的慢镜头场面流淌浪漫的诗意和美感。Jean Dasté所演胡戈特老师挺帅,Tabard看起来很像女孩子。

  • 三替2012-11-29 15:07:18

    两个镜头很经典。一慢镜头中,孩子们在缓缓飞舞的鹅毛中成队行走欢呼,像梦游般,很诗意。另一是,镜子中,侏儒校长摘掉礼帽,踮脚放在桌子上,再拿大玻璃罩把帽子扣上。

  • 蔚七于2011-09-14 18:14:46

    貌似用了倒放和高速摄影?构图剪辑好。我也想到了《四百下》《如果》《看上去很美》等。同学们,我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Eco2019-06-25 21:52:26

    “操行零分”与“四百击”在法语中都是用来形容顽劣儿童的。梅洛-庞蒂提到的为数不多的电影例证。“慢镜头所展现的、穿着白色睡袍的中学生们划开枕头,在漫天飘洒的白色羽毛间跳跃着穿过寝室。”慢镜头画面与反转音乐试图摆脱知觉的逻辑。Georges Didi-Huberman在讲座Discharged Atlas: Uprising as ‘Pathosformel’中引用了学生在房顶反抗的画面。

  • Yorke2010-06-14 21:54:06

    看似严肃古板的校监们其实还是相对仁慈的,有底线的。孩子们在食堂乱扔土豆打闹时,校监只是摇摇头;胖老师摸女生手被骂臭狗屎时,也没有发飙。我不禁想起了天朝的学校与老师。。。。。

  • Nakadai2013-12-09 10:02:36

    Vigo的这部标志性作品其主要意义也是象征性的。无论是反叛题材,少年同性恋题材都是之前相当少见的。在故事上也明显启发了Truffaut的四百击。

  • l.m.2009-08-27 08:13:08

    新浪潮.青春片一開始就來得這麽瘋狂.

  • 吹牛伯爵2022-12-04 20:06:28

    孩童是无ZF主义的理想实践者,换言之,Vigo在表现起义时使用的炫耀式的升格镜头减缓了时间的流速以将人物滞留,处于一种原初的无ZF状态。天性使然,严苛教条的惩罚手腕也无法使之驯服,誓要摧毁一切现有秩序的寄宿学生们走上了安那其式的革命/暴动道路。银幕的权力中心—画框中央—被起义的孩童们占领,而先前飞扬跋扈的舍监此时已无法进入这片安那其主义的领地。在学校—或曰微观社会—之中,Vigo也依葫芦画瓢设置了社会各阶层人士,这一设定也被沿用至现在的寓言类型电影中。校长及其爪牙舍监被卓别林式喜剧的夸张肢体表演所丑化,Vigo在选角时特意看中的高矮对比制造出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狠辣地戏谑了极权主义XF一番。从《操行零分》到《放牛班的春天》,我们目睹的是电影的倒退,世界的倒退与激情的退潮。 2022.7.27

  • 海德文2019-09-25 15:33:14

    影像质感很棒,还有致敬我偶像卓别林的桥段,而这片子又影响了特吕弗,大师们之间的敬仰令人羡慕。遗憾的是叙事有所欠缺,声画对立不和谐,相信不少观众都看不明白讲了什么,只能去看解读。说实话我看第一遍也没懂,连续看了两遍才明白。影片的后十分钟才是主题精华,前面的冗长铺垫似乎没有必要。影片是一种上帝视角俯视师生,对观众来说,难有代入感去深刻体会学生反抗的强烈动机。羽毛满屋飘的慢镜头无疑是经典场景。就影片拍摄能力上来说三星,导演用光的天赋展露无遗,但是构图剪辑上没有吹嘘的那么神,加一星是因为难能可贵的反抗主题立意。

  • 康报虹2019-05-20 17:49:12

    让·维果继承了默片时代的宝贵财富,将诙谐幽默的肢体语言与引人注目的“奇幻”把戏注入自己的第一部长片,这些令人着迷、疑惑的场景并不如布努埃尔的超现实主义影片那样强烈而混乱,反而回归到了平实的日常生活,在点滴中释放魔力,私以为,用“超现实主义中的现实主义电影”来定义《操纵零分》非常合适。次年,29岁的维果在完成《亚特兰大号》后去世,法国的超现实主义潮流也日渐式微了。 P.S.与有声片初期的其他导演一样,让·维果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境,远距离取景与各种间接的拍摄角度显示出他并没有做出更多尝试,只有少数几个镜头能看到演员说话时的口型。

  • vivi2018-06-27 19:39:03

    梦游一段,芙芙13岁时拍的那部“Les collégiennes-1957”简直原样复制!

  • 穆迪2008-11-22 21:54:21

    感染力,热情,诗意,幽默感,自由的渴望,叛逆,挑衅--他自身性格的直接表现,黄昏之恋里那个形象大体上是没错的

  • stknight2011-02-26 11:04:20

    本片系儿童题材最经典的作品,演员基本上是非职业的,故有些表演参差不齐。这是维果的第三部作品,表现出构图、剪辑、用光方面的天才。羽毛如雨下的场景已成为经典。本片被认为是维果的电影自传。之前几乎没有其他电影作品如此描述青少年:淘气、反叛、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活泼、单纯、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 [已注销]2010-08-02 00:32:08

    @法盟 电影看到后面我脑袋里一直冒出文革俩字;刚知道<雨果>里严肃男演的电影学者名字是从这个片里来的

  • 满月的巫师2012-08-05 13:28:09

    叙事维度的单层延展只为延拓预备空间,无需赘言。延拓间展现的对于技术的探索是最大的亮点,或许可以去看看斯蒂格勒的《技术与时间》做做考据。

  • WJL·CQNU2018-05-28 14:57:14

    看似很压抑的学校制度,但学生,老师和校长都表现得那么有趣,很解气也有解闷。操行零分就零分,要的就是种随意~

  • 茗政2022-03-23 20:16:41

    好疯狂,如果不了解电影史根本不会相信在电影的古典时期竟有如此大胆“反叛”的作品!房顶用小物件砸老师,房间里枕头大战,让·维果身为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抒情性与现实性并重,影片延续了先锋派电影的创新精神,故事立足于法国30年代政府学校对人精神控制的压抑氛围真实现状,用一个又一个疯狂的画面表达追求自由的心理诉求。讽刺的是,这么“反叛”的电影,法国政府为保证艺术自由在1940年就解封了,而我们目前还没出现一部。。

  • 安托万2011-07-22 06:58:11

    1.在羽毛枕战斗中的升格加倒放非常惊艳。2.默片样式的余味,各场之间的字幕最为明显,声音运用还很稚嫩。3.应该是影响了特吕弗《四百下》。4.香烟真是青春期男孩的无声反抗啊,长大了就戒了吧。

  • 我不在这2015-08-13 22:32:12

    把旺盛的精力用于反叛,以反叛的实效捍卫纯真天性。配乐与动作之间的关系十分美妙,“睡袍义勇军”行进中的升格镜头中天使降临般诗意,房顶到地面从高到低随投掷方向斜穿下去分解了几个角度,张力十足,把校领导的狼狈与背后的人偶作对比,妙讽相当孩性。维果真是摆弄镜头的高手。

  • HiddenWitch2023-04-13 20:15:29

    一直认为(或者说愿意相信)自由反抗精神其实无需呐喊出来,这个社会环境本就会让学生们自然而然地萌生出这样的精神,并成长为追求自由平等正义、反抗不公、打破围墙的大人,但我果然低估了压抑与规训的力量。

  • 柯里昂2016-10-09 15:38:50

    慢镜头,倒放的音乐,漫天的雪花,让·维果的诗意现实主义

  • 九尾黑猫2008-09-17 13:23:36

    很淘气,很有趣,很好玩的一群孩子。

  • 鬼腳七2011-03-26 23:27:13

    比起尼斯印象,让维果更锋芒了。可惜英年早逝,否则法国影坛此后20年很可能受其左右。

  • 刘浪2012-07-28 06:05:15

    弱化政治诉求,突出机智的觉醒与对抗,以诗意的修辞向纯真回归。感叹让·维果的画面感与节奏感太出色了。

  • 蘇小北2012-02-06 23:34:22

    當鏡頭轉向屋頂,恍然間那些孩子如同If裡持槍的少年,你可以將這樣一出帶有明顯戲謔意味的影片看做一個關於體制的斷章,那些反抗、逆反和不妥協,僵化體制下的革命,畫有骷髏符號的毀滅意圖。或者,這只是一個關於模仿的兒童遊戲,孩子仿效了成人世界,完成了一場可怕的儀式。

  • 冰淇淋的滋味2009-10-05 04:19:38

    真实的法国上个世纪30年代的寄宿学校。而以那个时代或者更早为背景的电影,与其确实有一些出入。回忆总是会有美化。 会动的卡通画,镜子里意向中的人物也会走动。即使现在看来,也是很前卫的处理。

  • 阿茶2015-09-02 10:55:44

    可能是当时拍摄技术问题限制,黑夜部分的打光特别奇怪,但整体来说摄影构图很天才也很超前。故事真是个好故事,短短四十多分钟每个人物都塑造得足够立体,并且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升降格播放,电影语言已基本纯熟,而几处超现实段落又为其添彩不少。反观后来的学生反叛题材作品,皆有其影。1563

  • Kahve2010-08-06 14:52:37

    振奋人心的革命,任何时候都会有追求自由的人存在,让维果不愧为法国电影的先锋

  • 451½°F™2018-06-18 23:54:34

    2018SIFF。青春叛逆+反体制的先声,后代经典的《四百击》、《如果》,甚至《侏儒流氓》在其面前都成为学生,Vigo用一种荒诞却神圣、单纯又邪恶的手法来表达对这个世界的嘲笑,可谓不朽。

  • seabisuit2014-10-31 23:14:43

    早逝的让·维果只留下五短一长片,这部儿童题材的短片古灵精怪,镜头的运动和构图形式感很强,反抗意识和一些画面大胆有想象力,看介绍还在30年代被禁过,算是比较有开创性的先锋吧。北影标放修复版dcp。

  • 粟熙2008-03-22 15:34:19

    这是每每讲到青春叛逆必会讲到的鼻祖片。

  • 花落花开自有时2022-01-09 20:02:12

    看到了四百击的另一种表达。规训与惩罚的影像举例。少年们大闹学堂一段还一度想到红楼梦里的塾堂名场面。少年的天真与顽劣之间有界限吗?

  • 三岛2024-07-13 21:56:37

    这里的现实主义似乎依靠着大量监控式的俯拍纪录镜头,除此之外的两处影像——动起来的插画小人和枕头大战后“行军”的升格——是额外的诗意。为底层孩童发声,意在刻画非传统角色的老师——舍管的盗窃、偷看、“家访”;学监的与生同乐;以及肥胖的老师;侏儒的校长。唯一的女性角色成为笑点的存在——被学监和一大群男孩追,转角“变”成了男人。